1. 李金生、卞曰瑭、刘利平,2020,《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风险和创新投资研究》,科学出版社. 2. 李金生,2011,《高技术企业的内生能力研究》,人民出版社. 3. 盛宇华、李金生,2004,《组织激励论》,人民出版社. 4. 李金生、李晏墅,2019,《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国家级精品教材、省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李金生、李晋、卞曰瑭,2021,《创新与创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潘镇、李金生,2017,《随园商业案例集(第1辑)》、《随园商业案例集(第2辑)》,经济管理出版社. 7. 潘镇、李金生,2019,《随园商业案例集(第3辑)》、《随园商业案例集(第4辑)》,经济管理出版社. 8. “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风险传递效应模型研究”,李金生,李晏墅,2012,中国工业经济,1:110-119. 9. “基于技术创新演进的高技术企业内生文化模型研究”,李金生,李晏墅,周燕,2009,中国工业经济, 5:108-118. 10. “Checkpoint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Li Jinsheng,Zhang Di,Liu Liping,2020,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SSCI),6:1-16. 11.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Interfirm Cooperative System for Radical Innovation from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Perspective”, Li Jinsheng, Shi Yi, Xu Lu, 2020, Complexity(SSCI),8:1-21. 12. “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型”,李金生,2002,中国软科学,7:64-67. 13. “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存货效应模型研究”,李金生,贾利军,李晏墅,2006,中国工业经济,3:122-128. 14. “基于知识创造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模型研究”,李金生,卞曰瑭,李晏墅,2018,管理工程学报,6:150-161. 15.“知识生态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影响研究”,李金生、卞曰瑭、刘利平,2020,江苏社会科学,1: 107-116. 16.“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李金生,乔盈,2020,科技进步与对策,6:136-144. 17.“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与合作创新绩效——心理距离的调节作用”,李金生,张迪,2018,科技进步与对策,5:135-144. 18.“技术自主创新的公众风险认知偏差形成机理研究”,李金生,宋丹丹,胡荣,2016,中国科技论坛,11:115-120. 19.“技术范式演进下企业动态创新能力模型研究”,李金生,宋丹丹,2016,科技进步与对策,5:73-79. 20. “基于R&D生命周期的企业R&D投资风险管理模型”,李金生,杜慧,2018,管理现代化,1:102-104. 21. “用户参与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模型研究——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李金生,王晓云,2017,科技进步与对策,5:81-87. 22. “产业集聚核心能力研究进展”,李金生,何建敏,2007,经济学动态,8:82-85. 23. “A Model for Evolution of Investors Behavior in Stock Market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Network”, Liu Xiaqun, Zhuang Yaming, Li Jinsheng Li(通讯作者), 2020, Complexity(SSCI), 9: 1-13. 24. “基于技术形成机理的自主创新决策模型研究”,李晏墅,李金生,2007,中国工业经济,6:105-112. 25. “基于区域集聚产业核心能力模型研究”,庄亚明,李国良,李金生,2007,管理世界,12:162-163. 26. “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新兴产业孵化模型研究”,庄亚明,李金生,2007,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130-134.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测度方法研究”,庄亚明, 穆荣平, 李金生,2008,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138-143. 27.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生演化模型研究”,李金生,2011,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85-93,95. 28. “企业知识联盟动力机制研究”,李金生,丁丽,2008,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68-73.(《新华文摘》2008年11期转载); 29. “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激励模型”,李金生,2003,科技进步与对策,4:28-30. 30. “基于企业内在生态的学习型组织模型研究”,李金生,贾利军,2006,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68-73.(《企业管理研究》2006年8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1. “企业成长的内生能力模型与实证研究”,庄亚明,李金生,何建敏,2008,科研管理,9:155-166. 32. “基于技术因素的营销控制力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盛宇华,李金生,2004,中国工业经济,7:98-104. 33. “现代企业内部信息主动采纳研究”,宗文,李晏墅,李金生,宗盟,2011,中国工业经济,2:89-99. 34. “自主创新演进视角的R&D人才职业成长风险控制模型研究”,李金生,吴晓燕,2012,科技进步与对策:24:165-169. 35. “高技术企业组织政治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李金生,丁逸,2013,科技进步与对策,18. 36. “网络近邻择优策略下的股市羊群行为演化模型及仿真”,卞曰瑭,李金生,何建敏,庄亚明,2013,中国管理科学,3:40-49. 37. “基于经营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演化机理”,李晏墅,卞曰瑭,李金生,2009,经济管理,5:89-94. 38. “基于人际关系的营销控制力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盛宇华,李金生,2007,经济管理,20:8-13. 39. “基于决策优势的企业横向兼并行为分析”,庄亚明,李金生,钟德强,吴广谋,2005,系统工程,6:63-66. 40. “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管理范式的后现代转型”,贾利军,李金生,李晏墅,2010,江苏社会科学,1:73-78. 41. “基于研发风险的创新型企业柔性组织模型研究”,李金生,于燕,2013科技进步与对策,20. 42. “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开发模型研究”,巩杰,李金生,2012,科技进步与对策,12: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