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更是一脉生生不息的文明。国防就想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星,悬于历史的上空,引领着人们前行。
从上古时代先祖们防御猛兽侵袭,再到鸦片战争时期战士的奋力拼搏,又到如今现代化的军事武装,国防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始终是不容质疑的。正如孙子所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此可见,国防意识的萌芽早在历史前期就已经有所显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4000多年的历史中, 无论是商周秦汉隋,还是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无不把国防和军队当作建设国家的重中之重。在漫长的国防发展中,中华民族尽力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满身伤痕却能吸取 力量,重振旗鼓,在历史厚重的车轮下昂然崛起,将国防的建设壮大。历史淘汰弱者的同时,只有厚积薄发的强者才不会被尘土淹没。因此,夯实国防建设的基础,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国家的建设,这并非人云亦云,也不是新时代给予的新式理论,而是经过历史积淀,亘古流传的治国之道。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确保国家繁荣富强, 人们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 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军队在思想,队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 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华民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艰苦历程,终于建 立起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军事科研成果,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综合国力,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曾经沉睡许久的雄狮终于站了起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也就是说,现代国防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比拼,是经济和科技的共同竞争。 一直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在重视国防建设的同时,也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科教兴国,军事强国等囊括各方面的精明策略。
《司马法》中提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代社会已经远离战火与硝烟,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国家对国防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对我国 而言,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应牢记历史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牢记先烈勇于献出生命的伟大精神,将国防镌刻在灵魂深处,将国防精神传承下去。
星火不灭,永恒不逝。国防的接 力棒将在我们的 手中继续传递。
(文:16工商尚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