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及公共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系统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运用计算机及其他分析技术和手段,独立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和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等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2.国际区域经济理论与实务;
3.区域金融研究;
4.区际联系分析;
5.产业集聚研究;
6. 城市经济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30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
2.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硕士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硕士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三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并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应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实践教育应贯穿于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
六、课程学习
总共应修满32个学分,其中包括一门跨一级学科课程。非经济类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微观经济学两门本科课程。
A 类: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2、英语(4学分)
B类:
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
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C类:
高级区域经济学(3学分)
区域经济政策(2学分)
D类:
高级计量专题(2学分)
国际经济学(2学分)
证券投资学(2学分)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2学分)
区域金融研究(2学分)
网络经济学(2学分)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2学分)
国外区域开发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
发展经济学(2学分)
区域经济学:文献与写作(2学分)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笔试、口试、课程论文、文献阅读报告和专业实践技能测试等适当的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2次,报告的内容包括已完成的工作、尚未完成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拟采取的解决途径。报告后将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七、实践活动
硕士生培养应重视实践教育。导师和导师组应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
2.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2005年。
3.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