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 日下午,应威廉希尔邀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食品与资源经济学院教授余武胜做客威廉希尔第四十五期教师发展中心论坛,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当前中美双边贸易冲突及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农业: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启示”的精彩学术报告,威廉希尔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余武胜,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食品与资源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农业与粮食政策、农业贸易政策、气候政策和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定量经济分析,是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模型分析领域的专家。他最近的研究得到了欧盟H2020计划、丹麦环境与食品部、经合组织、诺玛和弗罗德·雅各布森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
报告会伊始,余武胜教授从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以及世贸组织内部两个角度概述了其讲授内容。首先,他对中美两国从贸易伙伴转变为竞争对手做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美国一直视中国为贸易伙伴,直到近几年才转变为对手。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为保护国家的粮食安全而限制粮食进口与美国想要拓宽中国市场、出口更多粮食之间的矛盾。

随后,余教授指出,为了让中国的进出口大门开的更大,美国在世贸组织规则内向中国发起了两起诉讼,分别是关于中国提供的国内农业补贴超过8.5%以及关税配额问题,这两个做法都违反了中国对世贸组织做出的承诺。最终,世贸组织也认可了美国提出的两大制裁并要求中国执行。中国同意实施世贸组织的裁定,但同时也将农业作为反制美国的工具,即在世贸组织机制之外,将粮食作为进攻手段,不进口大豆。对于美国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这一问题,他认为主要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大量进口,导致美国制造业工作机会的流失。
最后,余教授介绍了他最近在做的两项研究。一是在国内农业相关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应进口多少粮食,减少多少生产。二是如果不搞最低收购价,能否以其他方式支持农业发展。

余武胜教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具体数据图示分析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美贸易冲突及中国农业政策调整剖析得简明生动,易于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从实际问题和现实政策出发,多观察,多思考。此次报告会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农业政策的理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商院研会宣 文:李梅 图:黄菲雨 编辑:张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