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williamhill_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中文官网

威廉希尔
商院首页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南京日报】白俊红:充分利用内外部优势资源,着力挖掘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10/2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

江宁区百家湖硅巷打造“无界限”开放式园区,形成30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圆桌会

中共南京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南京聚焦“高水平”和“全面性”发力,交出了一份具有“强富美高”鲜明特质的成绩单。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扛起省会担当、探路担当、为民担当,在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没有变。要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坚定信心、知重奋进,保持紧状态、力拼四个月,着力打好“七场攻坚战”(经济运行稳中提质攻坚战、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战、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攻坚战、民生保障品质提升攻坚战、城市安全韧性发展攻坚战),奋力交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优异答卷。

本期圆桌会聚焦: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

本期嘉宾

威廉希尔院长、教授、博导 白俊红

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丁宏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戴翔

主持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宋广玉

充分利用内外部优势资源,着力挖掘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主持人:南京市委全会指出,要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创新策源力、企业孵化力、要素集聚力,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城市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是实践创新活动的基本单元。各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协作,构成城市创新的关键节点和网络组织,并最终促进城市创新体系的高效产出。在您看来,南京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白俊红:目前,南京正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为目标,加速建立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作为城市创新体系中最富活力和能动性的因素,构成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动力源泉。因此,南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主体的集聚和激励工作,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优势资源,着力挖掘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内外兼修,培育和引进并重。创新主体的增量主要依靠对外引进和对内培育两种途径,二者不可偏废。为此,南京需要苦练“内功”和“外功”,将引进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种途径相互补充、彼此增益的良好局面。在“内功”上,大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基础,着力培育市内各类创新主体,包括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向核心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级环节转移,培育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塑造对创新有利的社会软环境等。在“外功”上,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创新配套设施投入,营造高品质的城市创新空间,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外部宣传,积极打造并传播南京“六朝古都”“创新名城”相融合的独特品牌效应,切实加强资金、服务和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吸引外部创新主体的持续注入。

二是提量增质,争夺高端人才和平台。在各类创新主体集聚互动过程中,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平台常常扮演着“领头羊”角色,对城市创新主体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亟须重大突破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端创新主体的争夺十分激烈,而南京在这方面的积累仍显不足。为了在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中取得胜利,必须系统谋划、前瞻布局,加大各种投入,着力在高端人才、尖端前沿创新平台、重大创新项目和知名创新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上下功夫。此外,城市创新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新主体间的高质量协作,特别是在高层次创新平台和载体带动下的深度融合和联合攻关。南京要在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和智能交通等主导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发挥科教资源丰裕的城市优势,积极争取高层次创新主体落地生根,进而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协同并进,基于价值链和创新链建立网络化交互,形成“强关系”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集群发展。

三是开放包容,健全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国内外经验表明,区域内外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应充分利用长三角科创圈、长江经济带和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等优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接区域城市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开放式合作,与区域内外其他城市的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实现网络化交互联动,支持创新主体跨城市、跨区域进行创新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勇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柔性引进等方式灵活引入其他城市、其他区域的高质量创新资源,从而为城市创新主体增量培育体系形成有力补充,更好地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健全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推进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转化,更好地实现创新资源整合、集成、开放、共享,形成多元共生、协同并进的区域创新共生发展格局。

四是双轮驱动,做好创新制度保障。城市创新活动离不开“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政府和市场既要合理分工,又要确保形成合力。为了吸引创新主体加入南京城市创新网络,并在协同创新中充分释放自身活力,必须通过“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提供高效的创新制度保障。从政府角度,需要准确定位、因势利导,把握当前科技发展大势,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加强创新要素的精准投放,并营造良好的创新服务环境。从市场角度,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核心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市场手段来有效调节供需,鼓励合理竞争,从而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双轮驱动,不断集聚和组织创新要素,促进南京城市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主持人:创新主体是创新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投入者和收益者,是城市创新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创新主体的类型来看,包括了从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学术联盟等社会组织,这些都在创新链生态的各环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根据您的研究,南京该如何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

丁宏: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是科技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推进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这既是国家对于南京持续开展创新名城建设、形成“南京经验”的重要肯定,也是对于南京发挥科教优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树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标杆的重大期许。要建设好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把市场需求和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成万马奔腾、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和氛围。

一要加快形成科创企业森林。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等“6个90%”是支撑其经济腾飞奇迹的“创新密码”。南京应依托高新园区、大学创新港、城市“硅巷”、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大中小科技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促进“科创企业森林”的不断壮大,使之成为支撑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主体力量。尤其是要关注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引导他们更加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隐形冠军”。

二要加快形成战略科技力量。南京高校科研机构众多,但是真正能够代表国家水平、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型科技力量却不多。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来看,能否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集聚、解决重大科学难题、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存在至关重要。应抓住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契机,支持紫金山网络与通信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原子制造装置进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行列,支持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有条件的机构申报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以高能级平台争取高层次创新主体集聚。

三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院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的深化研究和转化,在此基础上孵化出众多的科技型企业,既是破解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有效探索,又是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积极尝试。南京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应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引领性好、影响力大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全面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研发、转化、孵化效应,跨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达尔文之海”。

四要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当前全国新一轮人才竞争如火如荼,国内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南京创新人才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应更加关注顶尖人才集聚。围绕南京“十四五”发展重大需求,集成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世界影响力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团队,为顶尖人才量身创设发展平台和工作机构,推动更多“亿元资助项目”落地;更加关注“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产业人才需求,摸清产业链“堵点”和“卡脖子”核心技术环节,针对“高精尖缺”人才出台差异化人才招引政策;更加关注青年人才队伍培育。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加强青年科学家、博士后人才后备军建设,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加快建设一支35岁以下为主体的青年人才队伍。

五要加强创新主体增量培育的制度保障。加快“南京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进程。通过立法引领、服务、保障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解决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载体建设、发展环境等深层次问题。完善创新促进政策体系。发挥好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先行先试作用,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形成促进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坚决贯彻中央“破五唯”要求,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制度,进一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社会化。建立创新发展宽容机制。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创新主体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在“鼓励与宽容”之间寻找支持创新主体有效发展的平衡点。

不断增强创新策源力、企业孵化力和要素集聚力

主持人:当前,虽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南京该如何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交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优异答卷?

戴翔:打好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不仅对于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打好其他六场攻坚战,也具有重要和关键的支撑作用。

一要不断增强创新策源力。在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南京唯有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核心地位,大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快速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增量培育能力,最终实现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而强化和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本质,就是要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此,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征和定位,做好投资布局,注重和加大对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在加快提升研究能力方面,可以激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整合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在研究平台搭建方面,努力提升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加快推进包括紫金山实验室等在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体制改革,激励新型研发机构扩容。探索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创新,推进绩效体系与激励机制改革。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要不断增强企业孵化力。企业不仅是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之一。不断增强企业孵化力,不仅需要加强政府投资、鼓励社会投资,以及激励企业投资等多形式加快孵化基地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孵化基地建设基础上,着重围绕“五力”做好功课、做足文章,即企业孵化器的引力、眼力、助力、接力以及创造力。所谓企业孵化器引力,主要是指不断提升企业孵化器吸引目标对象的能力。眼力,主要是指企业孵化器识别、选择目标对象的能力和坚守自己选择标准的定力;助力,主要是指企业孵化器帮扶在孵企业(被选择入驻的目标对象)在市场竞争中诞生、存活的能力;接力,主要是指企业孵化器不断把创业者推向新阶段、新台阶(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健康长寿)的能力;创造力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主动而自觉地适应新变化、面对新挑战、获得新优势的能力。上述“五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有效发挥“五力”作用,需要视产业和企业不同而区别对待,精准发力。比如,在提升吸引力方面,南京着力打造的集成电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显然具有“隔行如隔山”的巨大差异。如何根据产业和行业特征去理解目标对象的关键成功要素,了解创业者的长项、弱项,难点、痛点等,并为之提供精准服务,显然是提升新引力的关键。

三要不断增强要素集聚力。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层次,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的最基本的微观要素。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尤其是高端、先进和创新性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是创新主体增量培育攻坚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集聚高端要素尤其是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离不开形成良好创新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南京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全国示范。须知,作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责无旁贷”。提升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还要注重创新的多维性,从而为创新要素有“用武之地”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提升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还需要优化集聚创新要素的配套环境。如果说产业基础、创新氛围、政策和制度环境等,对高端和创新要素的集聚有直接影响的话,那么与之配套的诸如生活、休闲、娱乐等配套环境则对之有间接影响。如此,才能构建起吸引和集聚要素尤其是高端、创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体系。

[TOP]
快速链接
南师大MBA教育中心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创新...
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
南师大金融工程与管理...
威廉希尔教学与实验管理系统
威廉希尔学生工作网
南京师范大学MF金融硕士
威廉希尔培训中心
 

威廉希尔williamhill_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中文官网 版权所有
©  xieheli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